國家發展委員會
參加國際水環境工程與研究協會(IAHR)舉辦第41屆世界大會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1401608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參加國際水環境工程與研究協會(IAHR)舉辦第41屆世界大會# |
報告名稱: |
參加國際水環境工程與研究協會(IAHR)舉辦第41屆世界大會 |
電子全文檔: |
C11401608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4/10/08 |
報告書頁數: |
35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王柏崴 |
國家發展委員會 |
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 |
技士 |
薦任 |
報告內容摘要
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且劇烈,因水所造成的災害佔所有受災害影響人數的90%,經濟損失高達5500億美元,水相關災害頻發、水資源短缺及水生態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球性挑戰。在城市防洪韌性與調適策略方面,傳統工程與創新方案並行。新加坡透過建設廣泛的排水網絡,將易澇面積大幅減少,基礎設施設計必須考量土地限制和氣候變異性。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如雨水花園、濕地等「藍綠系統」或「海綿城市」概念,被各國專家學者視為提升城市韌性的關鍵,尤其對日常「惱人洪災」效果顯著。有學者也建議將 NBS 與傳統工程結合,以達到最佳韌性。數位轉型與人工智慧(AI)超本地化降雨監測與預測,這對數據稀缺的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中國則大力推動「數位孿生水利建設」,丹江口水庫的數位孿生模型已在水質防控、藻類智慧監控及生態補水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然而,部分專家學者提醒,AI工具的使用,不能完全取代人類決策。水資源領域的融資挑戰與跨部門合作是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瓶頸。資金流向氣候變遷調適的私人資金僅佔氣候變遷調適總私人投資的9%,遠低於需求,僅靠政府資金則嚴重不足,需動員私人資本,應將水的經濟效益轉化為可持續的收入流,例如透過徵稅並發行「藍色債券」來吸引資金。水力發電在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提供基載電力並平衡間歇性再生能源。抽蓄式水力發電 (PSH)則提供長時間儲能,對實現淨零排放至關重要。
應對全球水資源與氣候變遷挑戰,需要跳脫舊思維,以整體、創新和協作的方式,整合多元融資機制、強化跨部門治理、廣泛推動公眾參與和能力建設,並將自然解方與數位創新技術充分結合。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新加坡; |
參訪機關: |
無 |
出國類別: |
開會 |
關鍵詞: |
氣候變遷,水資源管理,防洪韌性,數位轉型,融資挑戰,跨部門合作,水力發電,自然解方,數位孿生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