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循環經濟多元化林產品國際交流研究I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1302071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人才培育與研發成果推廣計畫# |
報告名稱: |
循環經濟多元化林產品國際交流研究I |
電子全文檔: |
C11302071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4/02/05 |
報告書頁數: |
26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何振隆 |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
|
研究員兼組長 |
其他 |
林振榮 |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
|
研究員 |
其他 |
塗三賢 |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
|
副研究員兼主任 |
其他 |
徐中芃 |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
|
副研究員 |
其他 |
林柏亨 |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
|
助理研究員 |
其他 |
徐光平 |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
|
聘用助理研究員 |
其他 |
報告內容摘要
此次參訪日本九州天瀨發電所、日本九州南關發電所與松本系統工程,旨在深入探索林業剩餘資材的高值化利用及多元化能量回收利用,作為臺灣林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借鏡。然而,臺灣每年產生之大量農林剩餘資材,其中超過一半被低價值處理無有效利用,浪費資源外,也對環境造成威脅。透過學習日本在林業剩餘資材前處理、熱或能源回收技術及與地電地銷加值利用等領域的成功經驗,我們期望提升臺灣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效能,並借鑒其在與鄰近社區參與和公私協力文化融合模式,多元應用推廣農林剩餘資材,最終達成減廢和能源回收的目標。參訪日本FOREST株式会社南關發電所,深入了解其農林剩餘資材利用及發電模式。該發電所主要以當地產生的農林剩餘資材為原料,結合高效的燃燒與能源轉化技術,不僅提供穩定的綠色電力,還有效降低了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南關發電所的運營體現了資源本地循環利用的理念,透過地電地銷模式,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及資源高值化應用。此外,其完善的資材收集與處理系統,確保了原料供應的穩定性,同時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林剩餘資材處置問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示範案例,同時啟發我們重新思考農林剩餘資材的潛在價值,並認識到以綜合技術和區域合作模式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性。此次參訪日本九州天瀨發電所,深刻體驗到其在農林剩餘資材高效利用與綠色能源生產方面的創新實踐。該發電所獨特之處在於結合先進的熱能回收技術與高效率燃燒系統,不僅提升了能源轉化效率,還將資材處理過程中的副產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實現全方位的零廢棄目標。天瀨發電所的設施強調智能化與自動化管理,再符合法規前提下減少人力需求的同時提升運營效率。此次參訪啟發我們思考如何將資材利用的技術創新與社區參與模式結合,進一步促進臺灣農林剩餘資材的綜合利用。特別是天瀨發電所的高效系統與區域合作模式,為臺灣林業資源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並為實現低碳發展與永續經營提供先行的經驗與有效之實行方式。在參訪松本系統工程協助運營的久大林產株式會社林地,充分展現了生物質收穫機與選別分類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體現了高效、安全的作業模式。林作業過程中,生物質收穫機針對不同地形與木材特性進行精準作業,減少木材損耗的同時確保作業安全。此外,透過選別分類技術,能夠根據木材的種類與用途進行精細分類,確保資源以最高價值方式利用。剩餘的枝條與樹皮等副產品則被轉化為生物質能源,實現全方位的資源回收與利用,避免浪費並降低環境負擔。此次參訪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機械化作業與高效分類對林業發展的重要性,為臺灣林業的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啟發,也為推動資源循環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日本; |
參訪機關: |
南關竹業能源有限公司,大分綠能發電株式會社大分天瀨發電廠,松本系統工程公司 |
出國類別: |
訪問 |
關鍵詞: |
林業剩餘資材,木質素,纖維素,木質顆粒,生質燃料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