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日本林業振興方案制度考察報告
						
						
							
							基本資料
							
								
									
										
									    	| 系統識別號: | C10603607 | 
										
									  		| 相關專案: | 無 | 
										
									  		| 計畫名稱: | 日本林業振興方案制度研習及考察# | 
										
									  		| 報告名稱: | 日本林業振興方案制度考察報告 | 
										
					                  		| 電子全文檔: |  C10603607_1.pdf 
 | 
										
									  		| 附件檔: |  | 
										
									  		| 報告日期: | 107/03/14 | 
										
									  		| 報告書頁數: | 79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 張彬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林業試驗所 | 所長 | 簡任 | 
										
										
					  						| 王芳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造林生產組 | 技正 | 薦任 | 
										
									
								
							 
							
							報告內容摘要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積極擴大造林,人工林面積約1,209萬公頃(占森林面積41%),已達到成熟甚至衰老階段,因而降低森林對於國土保安與防止地球暖化功能,且大規模已達可伐採造林木未能合理利用,亦難以再行造林。日本自1980年代開始推動人工林間伐(疏伐)作業至今將近40年,相關推動措施不斷調整修正,過程並非一路順遂,木材自給率曾於2002年降至最低點為18.8%,近年來積極推動木材安定供應相關措施,至2016年木材自給率已提升至34.8%,預計2025年要達到木材自給率50%的目標。 
為瞭解日本林業振興方案及相關制度推動情形,本次參訪透過林業試驗所陳財輝研究員、日本森林總合研究所鈴木和次郎博士(同時也是Tadami生物圈保存推動顧問),及東京大學酒井秀夫教授協助安排行程。參訪團員4位,包括因公派員出國計畫2位:林業試驗所張彬所長(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參事)、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王芳技正,及併同林務局106年度委託中華林產事業協會辦理「國際林業經營及科技合作計畫-日本地區私有林經營與林產業推動考察」2位:林業試驗所育林組陳財輝研究員、中華林產事業協會理事長暨宜蘭大學卓志隆教授。參訪內容包括拜訪日本全國森林組合聯合會、筑波大學生命環境系、森林總合研究所、高性能林木收穫機械生產業者、美和木材協同組合、集成材集成元製材廠、原木與木材製品交易市場,及關東森林管理局筑波山複層林營造試驗地。
本次參訪達到使參與人員多面向學習日本在森林、林業與木材產業推動策略與實務作法,瞭解日本透過山村與木材振興計畫的持續推動、整合日本國內產官學組織運作、有計畫性編定森林經營計畫、林道網整備、改善林木收穫技術與木材生產技術、推廣木構造建築與相關研究成果應用、提供林業金融資金支援、深耕林業與木材教育,及建立國產材穩定供應鏈模式,具體實現林業與木材產業成長目標,期望由學習經驗開拓國內林業與木材產業之新契機。
							其他資料
							
								
									
										
									    	| 前往地區: | 日本; | 
										
									  		| 參訪機關: | 日本全國森林組合聯合會,筑波大學生命環境系,森林總合研究所,高性能林木收穫機械生產業者,美和木材協同組合,集成材集成元製材廠,原木與木材製品交易市場,關東森林管理局筑波山複層林營造試驗地 | 
										
									  		| 出國類別: | 考察 | 
										
									  		| 關鍵詞: | 日本,Japan;人工林,Plantation forestry;林木收穫技術,Timber harvesting technology;木材產業鏈,Wood industry chain;振興策略,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