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請選擇視窗上方功能選單的「檔案」→設定列印格式 / 列印 / 預覽列印。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皮膚纖維化裡間幹細胞微環境的角色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0801668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皮膚纖維化裡間幹細胞微環境的角色# |
報告名稱: |
皮膚纖維化裡間幹細胞微環境的角色 |
電子全文檔: |
C10801668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0/08/29 |
報告書頁數: |
10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出國期間: |
108/07/15 至 110/06/30 |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官振翔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外科部 |
主治醫師 |
其他 |
報告內容摘要
疤痕是整形外科在臨床上常面對的問題,許多外傷或燒燙傷的病患,無法正常排汗及調節散熱,因為功能上及外觀上的缺損,影響生活甚鉅。在人類及哺乳類受傷後傷口癒合的過程中,大多以皮膚纖維化修補傷痕,且皮膚附屬物如毛囊及汗腺無法再生。相較之下,兩棲類墨西哥蠑螈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並且與哺乳類動物皮膚具有高度結構相似性,因此提供了許多再生醫學的原則與機轉研究。此次兩年進修前往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幹細胞中心,在Plikus實驗室中與團隊以墨西哥蠑螈 (Ambystoma mexicanum) 皮膚傷口癒合為動物模型,研究皮膚再生中纖維母細胞與微環境中互相影響的角色。墨西哥蠑螈在受傷後可且藉由細胞去分化形成”芽基組織“(blastema)“,進一步形成基質先驅細胞來參與各種再生式修復。同時,墨西哥蠑螈的皮膚可以無疤癒合,形成完整的皮膚分層及再生具功能性的皮膚附屬物腺體。我們主要利用活體影像 (live imaging) 與單細胞基因定序 (single cell sequencing),來釐清表皮-真皮互動對腺體再生時的細胞空間動態與產生之誘導機制。因為兩棲類與哺乳類在訊號機轉上有許多演化保存性與共通性,此進修研究成果將可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皮膚再生背後的細胞及分子機轉,並將所學之活體影像與單細胞基因定序技術進一步應用在哺乳類與人類臨床上之傷口癒合與皮膚再生的研究。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美國; |
參訪機關: |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幹細胞中心 |
出國類別: |
進修 |
關鍵詞: |
皮膚纖維化 皮膚再生 纖維母細胞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