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長期有機田對於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及碳匯之影響
基本資料
| 系統識別號: |
C11401070 |
| 相關專案: |
無 |
| 計畫名稱: |
長期有機田對於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及碳匯之影響# |
| 報告名稱: |
長期有機田對於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及碳匯之影響 |
| 電子全文檔: |
C11401070_1.pdf
|
| 附件檔: |
|
| 報告日期: |
114/11/04 |
| 報告書頁數: |
18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 計畫主辦機關: |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 出國期間: |
114/07/25 至 114/08/06 |
|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 胡智傑 |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作物改良科農藝研究室 |
副研究員 |
薦任 |
| 侯秉賦 |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旗南分場 |
副研究員 |
薦任 |
報告內容摘要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團隊於2024年7月25日至8月6日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geochemistry, MPI-BGC)考察。考察目的旨在了解該所重點研究方向,並借鏡其長期試驗經驗,為臺灣建立(亞熱帶或熱帶)長期有機生態試驗,作為推動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的示範場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是指人類從農業生態系統獲得的所有益處。高雄農改場自1988年建立的37年長期有機實驗田,是臺灣長期有機栽培及生態研究最重要的場域之一,先前研究結果顯示水旱輪作與有機處理更能促進土壤健康及產量。MPI-BGC位於德國耶拿,致力於探討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其與氣候系統的長期相互作用。本次本團隊拜訪了Biogeochemical integration 部門主管 Markus Reichstein 教授及Eco-Meteorology 小組組長李松靜博士。李博士團隊的研究核心包括濕地和泥炭地恢復、量化復育策略(如再濕化)的氣候效益,證明能有效促進生態系統恢復碳吸收功能。結合渦流協變性(EC)測量與人工智慧,改進淨生態系統交換量(NEE)的劃分方法,提高碳預算評估的準確性。MPI-BGC另有耶拿試驗田區自2002年建立,是一項大型草地生物多樣性長期實驗,探討植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重要研究成果包括生物多樣性與功能:植物物種豐富度對約 45% 的生態系統指標有顯著正面影響;延遲的生物多樣性效應:許多地下過程(如土壤碳儲存量和根系生物量)的正向物種豐富度效應,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顯著顯現;穩定性與韌性:多樣性增加了生態系統對氣候極端事件的抵抗力;碳循環:土壤碳儲存量隨植物物種豐富度增加而顯著增加,尤其在頂層土壤中。本次考察確認了高雄農改場長期有機試驗在當前淨零浪潮中的戰略價值,並從 MPI-BGC 獲得了高價值技術與理念啟發,應將高雄場長期有機田區定位為「氣候變遷下亞熱帶/熱帶農業生態系統多功能性與韌性」的研究與示範中心。應借鏡耶拿試驗,構思建立一套針對臺灣(亞熱帶/熱帶)農作物的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長期試驗,探討多樣性植物對養分循環及碳匯的影響,導入類似 MPI-BGC 的高頻率溫室氣體量測技術和根圈碳分配觀測技術,以精確量化亞熱帶農田的碳收支與生態響應。積極尋求與 MPI-BGC 建立正式合作研究機制,共同發表跨緯度、跨氣候區的長期生態試驗成果。這將有助於將臺灣農改場長期試驗提升至國際領先地位,為臺灣推動農業生態系統服務提供強有力的科學實證。
其他資料
| 前往地區: |
德國; |
| 參訪機關: |
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所 |
| 出國類別: |
考察 |
| 關鍵詞: |
生態,碳匯,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學研究 |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