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中國大陸無錫與上海博物館參訪暨交流學習計畫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1400720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中國大陸上海及無錫參訪博物館及參與第29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 |
報告名稱: |
中國大陸無錫與上海博物館參訪暨交流學習計畫 |
電子全文檔: |
C11400720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4/07/29 |
報告書頁數: |
38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陳君銘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營運典藏與資訊組 |
助理研究員 |
其他 |
報告內容摘要
此次參訪行程涵蓋了中國大陸無錫與上海地區的重要博物館與展示場館,包括無錫博物院、古運河·遇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天文館,以及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在次參訪行程中,各館普遍導入自助服務、AR導覽、AI虛擬講解員、沉浸式劇場與數位孿生模擬等數位科技,深化觀展體驗與學習互動。展覽設計以主題策展結合情境導引與多感官參與為主軸,展現博物館邁向數位轉型與混合實境應用的趨勢。
教育推廣方面,多設有創客教室與主題課程空間,搭配定時導覽、無線耳機、多語音及互動載具,展現面向多元客群的教學策略。此外,館所亦積極發展具設計感與教育價值的文創商品,作為延伸展示敘事與強化觀眾連結的關鍵手段。此次亦出席於「第29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 2025)」,與國際學者交流數位教育與博物館科技應用經驗,深化對跨域趨勢的理解。建議未來持續推動國際參訪與交流,以掌握科技發展脈動,助力博物館創新轉型。
整體而言,本次參訪除觀察當地博物館在數位應用、教育服務及營運模式上的整體佈局,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自身在智慧博物館建構上的可能路徑。透過實地觀摩與國際學術交流,獲得許多值得引入與本地化的實踐靈感,對於未來推動跨域整合、深化科技應用及強化觀眾體驗,均具啟發與借鏡之效。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中國大陸; |
參訪機關: |
中國大陸無錫博物館,無錫古運河‧遇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館,上海天文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
出國類別: |
考察 |
關鍵詞: |
博物館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