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113年度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比賽(國際大賽)及稻米產業考察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1400363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比賽(國際大賽)及稻米產業考察#
報告名稱: 113年度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比賽(國際大賽)及稻米產業考察
電子全文檔: C11400363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14/03/05
報告書頁數: 18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出國期間: 113/12/05 至 113/12/11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吳志文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副場長室 研究員兼副場長 簡任
胡智傑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科農藝研究室 副研究員 薦任

報告內容摘要

臺灣自1990年代起舉辦稻米競賽,推動農民提升米品質,然近年競賽關注度下降,參賽者減少。因此,本次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代表團於2024年12月5日至12月11日赴日本參加第26屆「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比賽(國際大賽)」,考察旨在借鑒日本競賽機制,學習其評選標準及市場行銷策略,並觀摩當地米廠運作,以提升臺灣稻米競賽及產業發展。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比賽由米.食味鑑定士協會舉辦,自2000年創立以來,每年吸引超過4,500件以上樣品參賽。評審方式分為儀器測試與官能品評,確保競賽的公平性與專業性。本屆比賽,臺灣農友林凡閔以「高雄147號」稻米榮獲金賞獎,展現臺灣稻農在國際賽事中的競爭力。本次參訪日本比賽,發現主辦單位利用多種方式行銷稻米,包括:設立「世界最高米」品牌、創建「國際名稻會」以提升農民榮譽感、舉辦稻米甲子園等食農教育活動,並藉比賽帶動地方觀光。考察期間,團隊參訪了日本米福株式会社碾米廠,觀察其先進自動化設備與嚴格品質管理,包括16℃低溫倉儲、層層篩選及無洗米技術,確保高品質白米的生產。同時,也參觀了農業機械市集,了解Kubota無人插秧機及ISEKI自動除草機器人的技術發展,展現日本智慧農業的高效率與環境友善特性。本次考察建議臺灣稻米競賽可借鏡日本模式,如減少參賽資格限制以吸引更多農民參加、導入儀器評鑑提升客觀性、設立米質評鑑品牌提升市場價值,並推動食農教育與地方觀光結合,讓臺灣稻米競賽在國內外更具影響力。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日本;
參訪機關: 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比賽,米福株式会社
出國類別: 考察
關鍵詞: 水稻,米.食味分析鑑定比賽,食農教育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農業環保
施政分類: 農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