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會議 暨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推廣考察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1301919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會議暨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推廣考察計畫# |
報告名稱: |
「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會議 暨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推廣考察 |
電子全文檔: |
C11301919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4/01/07 |
報告書頁數: |
31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出國期間: |
113/11/06 至 113/11/10 |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蘇任瑜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科員 |
其他 |
林宏隆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科長 |
其他 |
周彥汝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組長 |
其他 |
林尚瑛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副局長 |
其他 |
報告內容摘要
韓國的水下考古始於1975年「新安沉船」(신안선, Shinan shipwreck)的發現,而後自1976至1984年間,韓國耗時8年進行該船隻的水下挖掘,此項大規模發掘共出水2萬餘件出水遺物。
為存放新安沉船大量的出水遺物,1990年,韓國於鄰近沉船遺址附近的木浦市成立了木浦出水遺物保存中心,該中心於1994年經過組織重整,成為國立海洋博物館,隨後,在2009年,該機構轉型成國立海洋文化財研究所,並於2024年5月更名為國立海洋遺產研究所。韓國國立海洋遺產研究所為現今韓國水下文化資產專責機構,致力於韓國水下文化資產考古挖掘、保存維護及調查研究,此外,亦進行傳統木船修復計畫、辦理展覽並策辦相關教育專案。
本次出國之緣由,為本部受邀參加韓國國立海洋遺產研究所舉辦之「2024年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會議」,與會者包含來自日本之學者及韓國當地政府單位、專家學者及地方人士等,一同進行經驗交流分享;會議結束後,本部前往拜會韓國國立海洋遺產研究所並參觀木浦海洋遺產展示館,藉此實際了解韓國推展水下文化資產業務執行之成果;此外,本次出訪行程亦安排參觀韓國景福宮遺址、韓國歷史博物館及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實地探索韓國對於遺址的保存維護、文史的敘述概念以及展示推廣手法。
期望透過此趟收穫滿滿的見學經歷,能為本部執行「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管理(第二期)計畫」提供更有效的參考與支持,俾達成良好之計畫成效與效益。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韓國; |
參訪機關: |
韓國國立海洋遺產研究所,木浦海洋遺產展示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大韓民國歷史博物館,張保皐紀念館 |
出國類別: |
考察 |
關鍵詞: |
水下文化資產,水下考古,出水遺物,韓國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