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
banner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參加第25屆海洋哺乳動物生物學雙年會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C11301801
相關專案:
計畫名稱: 參加海洋哺乳動物學會第25屆國際會議#
報告名稱: 參加第25屆海洋哺乳動物生物學雙年會
電子全文檔: C11301801_1.pdf
附件檔:
報告日期: 114/01/22
報告書頁數: 51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計畫主辦機關: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出國期間: 113/11/09 至 113/11/16
姓名 服務機關 服務單位 職稱 官職等
郭育妏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海洋生物保育組 專員 其他

報告內容摘要

海洋哺乳動物學會(SMM),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球性的雙年度會議,今(113)年於11月11日至15日在澳洲西岸的澳洲第四大城,伯斯會議中心舉行,共有來自全球超過75個國家的1,540名與會者參加,我國由國立成功大學鯨豚中心王浩文教授及本署郭育妏專員與會。 漁具的相互作用仍然是全球海洋哺乳動物面臨的最重大威脅,因此本屆會議以「文化與保育:漁業促進變革」為主題,重點關注海洋哺乳動物與人類文化之間的關係,強調保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以應對漁業互動的影響。會議的長篇、短篇、與遠視距演講有541場,發表的海報有459篇,同時在正式會議的前兩天,由各學術單位、NGO組織所舉辦的工作坊也有30場。 雖然降低海洋哺乳動物與漁業互動的方式,在某些情況下可取得成功,例如:海洋保護區、禁漁、改變漁具使用的獎勵措施、減少混獲裝置及其他漁具改造等,但如何獲取受影響種群的資訊、持續監測互動影響、建立適當的規範和執法、採購負擔得起的減緩技術,以及瞭解某些物種和漁業的文化重要性,對保育及管理單位存在許多考驗與挑戰。 參與本次會議,不僅獲得新興監測技術的啟發與應用,也了解鯨豚與漁業互動管理的成功案例,例如利用空間分析工具與聲學監測系統辨識混獲高風險區域。加強保護與管理的措施,包括制定水下噪音標準、船舶減速計畫及低噪音施工技術,以推動鯨豚保育與海洋開發的共存。同時,國際在生態旅遊與動物福利方面的最新進展,也為未來調整鯨豚保育方針及政策提供了實務經驗與創新的思維。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澳大利亞;
參訪機關: 澳洲伯斯會議展覽中心
出國類別: 開會
關鍵詞: 鯨豚保育,漁業互動,海洋哺乳動物學會生物學雙年會
備註: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自然保育
施政分類: 海洋資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