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赴陸參加「第24屆中國大氣環境科學與技術大會」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0702701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第24屆中國大氣環境科學與技術大會# |
報告名稱: |
赴陸參加「第24屆中國大氣環境科學與技術大會」 |
電子全文檔: |
C10702701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08/01/09 |
報告書頁數: |
4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蔡宜君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
技士 |
委任 |
邱慶睿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
環境監測技術師 |
聘、雇 |
報告內容摘要
(一) 本次會議旨在推進大氣環境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利用科學方法暨學術研究多方面探討空氣中污染物與環境之間交互作用、改善大氣環境空氣品質的方法途徑。參訪重點主要為吸取各項新知,並參與各項學術專題報告及意見交流,專題包括大氣顆粒物觀測及量測技術、對流層臭氧與光化學污染、大氣邊界層物理與大氣環境、大氣環境與天氣氣候相互作用等22項專題會議。成果評估如下:
1. 本次投稿簡報主題為「Weather Types and Key Factors of PM2.5 Transportation in Taiwan」,以氣象模式與空氣品質模式模擬臺灣近年天氣型態與細懸浮微粒傳輸特徵,探討造成臺灣空氣品質不良事件之氣象條件及肇因分析,會中得到諸多回響,與會大陸學者對於以模式模擬氣流受臺灣獨特地形的影響下,搭配天氣型態進行空氣品質不良事件之肇因分析方法給予肯定。
2. 中國大陸投注相當大的能量於大氣環境科學技術發展與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空氣品質方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三年行動計畫,推行源頭減排-末端控制-區域調控的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大幅提升空氣品質打造舒適生活圈。
3. 張遠航北京大學院士於會中提出中國大陸於空氣污染防制課題上,目前面臨到「一次污染已逐步改善,但二次污染日益嚴峻」,使臭氧及二次有機氣溶膠成為目前空氣品質治理焦點。
4. 本次會議有關空氣品質預報作業相關之議題有「廣州空氣品質預報」,由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高級工程師梁桂雄就廣州空氣品質預報預警系統架構、系統建立與應用歷程、提高空氣品質預報能力和水平及預報成效評估四個層面進行簡要報告。預報成效評估方面,呈現人工預報準確率雖高於模式預報,但會遇到空氣品質演變趨勢無法有效掌握情形,為提升預報能力,仍需持續投注心力於模式發展、污染成因分析及人員素質提升,此與本署目前預報作業處境相似。
(二) 心得與建議:
1. 中國大陸針對空氣污染防制投入相當大的能量,以學術研究深入研析污染成因,從多面向著手排放源的減量管制,其目標明確成果亦已顯見,這是需要產官學研各方協力才能達到的成果,此經驗可作為我國空氣污染防制工作執行之參考。
2. 近年本署空氣品質測站一次污染物濃度逐年下降顯見排放管制成效,但臭氧濃度卻逐年上升,說明我國空氣污染防制面臨與中國大陸相似的難題「一次污染逐步改善,但二次污染日益嚴峻」,而臭氧具有相當複雜的反應機制,污染控制也成為複雜而困難的課題。在空氣污染防制課題上,持續參與國內外會議,蒐集最新環境量測與污染防制技術資訊,勢必為提升各項空氣品質相關業務執行基礎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徑。
3. 隨軟硬體設備進程,空氣品質預報模式已成為預報作業重要參考依據之一,作業上需要預報員累積經驗,對模式資料主觀描述及物理化學過程推演,作為預報作業中的定性參考依據,在定量上仍存在量值差異、污染排放時序分配及天氣系統掌握不確定性等難題需克服。因此持續投注人力物力於模式發展、預報員經驗累積、持續汲取相關新知將是空氣品質預報業務精進的重要課題。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中國大陸; |
參訪機關: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 |
出國類別: |
開會 |
關鍵詞: |
空氣品質,空品預報,空品監測,環境科學 |
備註: |
|
分類瀏覽
主題分類: |
環境保護 |
施政分類: |
空氣品質分析及策略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