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Study Europe Toxic Chemical Substance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Participate Defense Organization Exch
						
						
							
							基本資料
							
								
									
										
									    	| 系統識別號: | 
									    	C10001372 | 
										
										
									  		| 相關專案: | 
									  		無 | 
										
										
									  		| 計畫名稱: | 
									  		赴德國考察歐洲毒化物防災機制及參加聯防組織交流活動# | 
										
										
									  		| 報告名稱: | 
									  		Study Europe Toxic Chemical Substance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Participate Defense Organization Exch | 
										
										
					                  		| 電子全文檔: | 
					                  		
					                  			
					                  				 
					                  				
					                  					C10001372_33770.pdf
					                  				
					                  			
					                  			 
					                  		 | 
										
										
									  		| 附件檔: | 
											
									  		
											 | 	
										
										
									  		| 報告日期: | 
									  		100/09/09 | 
										
										
									  		| 報告書頁數: | 
									  		65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 計畫主辦機關: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 出國期間: | 
									  		100/05/31 至 100/06/09 | 
									  	
									
								
							 
							
							
								
									
					   					
					     					|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 易逸波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 
											組長 | 
											其他 | 
										
										
									
								
							 
							
							報告內容摘要
							  今年年中筆者有幸能代表敝校中區毒災應變隊負責人洪肇嘉教授,會同北、南區應變隊、諮詢中心負責人等,一起陪同環保署長官出訪德國,心中除了備感榮幸外,亦留下了一段終生難忘的回憶。對一個成長於台灣,從小接受美、日外來文化薰陶的人來說,很難體會德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國家?行前查證相關資料時,僅知道德國面積為歐洲第五大*、人口排名歐洲第一**、人口密度為歐洲第四***、2010年人類發展指數(HDI)排名第十****、IHDI排名第五*****等;國土形狀像一顆拳頭,直搗歐洲的中心;是一個工商發達、人口眾多、強盛而富足的國家。在到達德國後的某個假日,我順著蜿蜒的螺旋階梯,爬上了157公尺高—1885年以前曾經是世界最高建築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尖塔;在恢宏的鐘聲中望著躺在夕陽下靜謐的萊因河水,此時聽旁人說這座教堂花了632年才完工,就蓋在先前被焚毀、高100公尺的舊教堂之上時;我不得不佩服、也終於領悟,這個原先四分五裂、統一迄今才不過140年的國家,是如何能夠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
  這次考察,一行人參訪了四個單位—拜耳、巴斯夫、杜邦及烏帕塔市立消防隊,這些單位雖然規模不同,卻有著相同的特色,那就是德國人做事的態度與專業的精神,而這些內在的力量是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從家庭、學校、社會潛移默化而來,是以外國人—即便是留學生,亦很難學到其中的精隨;話雖如此,德國人做事的方法還是可以仿效的。在這份報告中,筆者詳述了訪德期間的點點滴滴,並補充了一些當地的背景資料;有關德國人針對化學性災害所準備的各種重要設備、器材及作法等,也做了完整的報導,可提供國內相關單位參考。由於回國後諸事煩雜,這份報告拖了三個月才完成,謬誤之處在所難免,然筆者已盡最大努力還原訪談當時情況,還請有識之士閱後不吝指正。
---------------------------------------------------------------------
*若剔除掉橫跨歐亞的國家—俄羅斯、哈薩克、土耳其,德國僅次於烏克蘭、法國、西班牙、瑞典,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約台灣的10倍(參考附錄A1)
**德國人口約8,300萬,為台灣的3.6倍(參考附錄A1)
***若扣掉面積小於350平方公里的小國—摩納哥、梵蒂岡、馬爾他、聖馬利諾等,德國僅次於荷蘭、比利時、英國,人口密度233人/平方公里,約台灣的1/3(附錄A1)
****德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0A]為0.885(台灣為0.868,排名第23)
*****校正過健康、教育及收入之社會不平等後的德國人類發展指數(inequality-adjusted HDI)[0B]為0.814,僅次於挪威、奧地利、瑞典、荷蘭(其中挪威的貧富差距約4倍,台灣??)
							其他資料
							
								
									
										
									    	| 前往地區: | 
									    	德國; | 
										
										
									  		| 參訪機關: | 
									  			Leverkusen拜耳公司,Ludwigshafen巴斯夫公司,Wuppertal杜邦公司,Wuppertal市立消防隊 | 
										
										
									  		| 出國類別: | 
									  		其他 | 
										
										
									  		| 關鍵詞: | 
									  		拜耳,巴斯夫,杜邦,Wuppertal消防隊,緊急應變,化學災害,消防,德國 |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