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請選擇視窗上方功能選單的「檔案」→設定列印格式 / 列印 / 預覽列印。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2025國際保育生物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2025)之學術研討會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1400867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由資料、資訊到治理# |
報告名稱: |
2025國際保育生物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2025)之學術研討會 |
電子全文檔: |
C11400867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4/09/16 |
報告書頁數: |
17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陳宛均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
副研究員 |
薦任 |
林大利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
副研究員 |
薦任 |
報告內容摘要
2025年國際保育生物學大會有來自全球逾90國、超過2,000名學者、政策制定者與保育實務者共襄盛舉。大會共規劃1,678場次,主題涵蓋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資訊整合、空間規劃與景觀生態、社會—生態系治理、保育政策與法律、物種保育與復育、海洋與淡水保育、科技應用、遺傳與基因體、社會科學與公民參與,以及棲地復育與生態系服務等十大領域。研討會過程中特別強調「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中「30×30」全球保育目標;同時多場議程討論氣候變遷、原住民族共管、跨部門合作與社會參與等議題,展現跨學科整合的趨勢。本所除參與各國學術交流外,亦發表四項研究成果,包括系統性監測、生物多樣性熱點評估、遷徙鳥類趨勢分析與鳥類指標建置,呈現臺灣如何以長期監測資料支持生物指標發展,並展現公民科學在保育政策應用的潛力。透過此次參與研討會,不僅掌握國際最新研究趨勢,亦提升臺灣在全球保育生物學社群中的能見度,並為未來生物多樣性監測與政策推動奠定基礎。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澳大利亞; |
參訪機關: |
2025年國際保育生物學大會 |
出國類別: |
開會 |
關鍵詞: |
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自然正成長、30×30目標、跨領域合作、公民科學與社會參與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