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請選擇視窗上方功能選單的「檔案」→設定列印格式 / 列印 / 預覽列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農委會農業菁英培訓計畫-強化農業地景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熱點研究
基本資料
系統識別號: |
C11200332 |
相關專案: |
無 |
計畫名稱: |
農委會農業菁英培訓計畫-強化農業地景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熱點研究# |
報告名稱: |
農委會農業菁英培訓計畫-強化農業地景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熱點研究 |
電子全文檔: |
C11200332_1.pdf
|
附件檔: |
|
報告日期: |
112/03/09 |
報告書頁數: |
28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林大利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棲地生態組 |
助理研究員 |
薦任 |
報告內容摘要
本次由林助理研究員大利於108年6月1日至111年5月31日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菁英培訓計畫」赴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生物科學系(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攻讀博士學位,並完成博士論文「From Observations to Indicators: The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of Taiwan’s Birds (從觀察到指標:臺灣鳥類的現況與保育)」。目標在於運用台灣過去十年來累積的大量累積的公民科學資料,建立並穩定更新鳥類的族群趨勢及複合物種指標,作為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參考依據及檢視保育成效的工具。
農業擴張已威脅生物多樣性,而集約農業活動會降低農業環境中物種的多樣度和豐富度。追蹤這些變化並監測管理農業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需要先判定哪些生物棲息於農業環境。在歐洲和北美洲已經有理想的案例,但其他地區還相當缺乏。這份研究中,我們整合了調查資料分析及專家意見,判定臺灣的農地鳥類。我們運用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的資料,分析129種鳥類的豐度與土地利用變量之間的關係。同時以問卷蒐集24位鳥類觀察專家的意見,作為評估 129 種鳥類及其棲地關係的替代方法。這兩種方法皆可有效判定104種鳥類的棲地關係,其中 75種鳥類 (72.12%) 的判定一致。只有兩種鳥 (1.92%) 的判定不一致。我們無法透過調查資料判定 25 種鳥類的棲地關係,但專家意見則能補足這個缺陷。兩種不同的方法能呈現一致性相當高的結果,即便調查資料不足時,專家意見的判定結果仍值得信賴。透過調查資料分析和專家意見判定臺灣的農地鳥類,後續在快速變遷的農業地景中,探討其族群狀態、農業活動的影響、以及保育措施的效益,都能更加順利。
複合物種指標是反映全球、區域和國家層級的生物類群和生態系統現況的有效工具。 然而,大多數指標來自歐洲和北美,來自世界主要熱帶和亞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指標卻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通常是因為資料不足。 我們分析了2011年至2019年間,台灣 107 種經常出現的繁殖鳥類(100 種原生物種和 7 種外來種)的族群趨勢,並根據台灣繁殖鳥類開發了森林鳥類指標、農地森林鳥類指標、和外來進森林鳥類指標。87種鳥種的族群趨勢沒有顯著變化,11種顯著增加,2種顯著減少,所有指標均顯著增長。森林鳥類指標的增長速度略高於農地鳥類指標,這可能反映出森林砍伐率非常低,而台灣農田的土地利用變動更快。然而,一些森林和農地物種快速減少,而這些大多是普通物種或肉食性物種。此外,外來種指標比原生物種指標增長更快,在不久的將來對原生鳥類族群的完整性構成潛在風險,並危及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完整性。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有關亞熱帶亞洲鳥類族群變化的重要資訊。複合物種指標將定期更新,並將用於提供資訊以支持台灣的保育政策。
儘管東亞澳亞遷徙線沿線的幾個國家,近期開始報告遷徙水鳥的族群趨勢並確認其威脅因子,但系統性水鳥監測的空間覆蓋範圍仍然相當稀疏,阻礙我們瞭解整個遷徙線的水鳥族群狀況。為了填補這個空缺,我們運用全國性公民科學計畫「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的資料來檢視 2014 年至 2021年台灣度冬水鳥的族群現況。在全島範圍內,兩種鳥的數量顯著下降,而5種數量顯著增加。然而,不同地區的族群趨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蘭陽平原有9種、彰化沿海4種、嘉南沿海1種。反之,嘉南沿海有11種的數量顯著增加、彰化沿海有1種、而蘭陽平原無鳥種增加。這表示在地和遠距因素共同影響台灣遷徙水鳥的族群變化。此外,使用台灣水稻田和依賴黃海沿岸泥灘地的物種更有可能出現族群量下降的趨勢,而那些能夠使用水產魚塭的物種則呈現增長趨勢。這些結果表明,最近黃海泥灘地和蘭陽平原水稻田的流失導致了台灣濕地遷徙水鳥的減少。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台灣當地的土地利用規劃政策及減輕黃海泥灘地流失,有助於保育台灣遷徙水鳥的續存。
綜整論文各章的內容,對臺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測落建議如下:(一)、重新思考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育功能的國土利用規畫,尤其是農地及都市等人類優勢且土地利用兢爭強的地景。綠能設施的擴張是臺灣須迫切處理的環境議題。 (二)、臺灣值得規劃生物多樣性友善農業,以土地共享為基礎並優化農地的經營管理。(三)、公民科學是長期監測的基礎元素,而且是國家保育儀表板的核心資料來源生物多樣性保育儀表板的核心資料來源。(四)、同樣的工作模式可應用於其他的生物類群。未來若能順利穩定運作,將可依序執行公民科學計畫並收集資料、更新族群趨勢及指標、評估各物種受脅程度、整合最新的族群狀態趨勢議題及保育行動並且定期發佈臺灣國家報告。
其他資料
前往地區: |
澳大利亞; |
參訪機關: |
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 |
出國類別: |
進修 |
關鍵詞: |
族群趨勢、生物多樣性指標、複合物種指標、臺灣 |
備註: |
|
分類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