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請選擇視窗上方功能選單的「檔案」→設定列印格式 / 列印 / 預覽列印。
					
					
					
						
						基本資料
						
							
								
									
								    	| 系統識別號: | C10304040 | 
									
								  		| 相關專案: | 無 | 
									
								  		| 計畫名稱: | SEACEN舉辦之新興經濟體支付清算系統高階訓練課程# | 
									
								  		| 報告名稱: | 非銀行支付機構零售支付服務發展之探討 | 
									
				                  		| 電子全文檔: |  C10304040_48568.pdf 
 | 
									
								  		| 附件檔: |  | 
									
								  		| 報告日期: | 104/01/15 | 
									
								  		| 報告書頁數: | 51 | 
								
							
						 
						計畫主辦機關資訊
						
						
						
							
								
				   					
				     					| 姓名 | 服務機關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官職等 | 
									
								
								
				   					
									
				  						| 賴怡伶 | 中央銀行 | 業務局 | 二專 | 薦任 | 
									
								
							
						 
						
						報告內容摘要
						近年來電子商務規模逐漸擴大,非銀行支付機構為了滿足使用者多元需求,紛紛加入,運用多項科技創新,提供更安全與效率的服務,致使零售支付服務領域,產生巨大的變化。
    在處理效率方面,各先進國家與地區,均將提升處理速度列為首要改善項目,提供使用者全天候即時服務;在風險方面,由於非銀行業者的擴大參與,導致系統風險增加,並衍生公平競爭問題,連帶使零售支付的發展與監管,成為各國主管機關必須正視的課題。
    非銀行業者進入零售支付市場,有以下優點:一、提供專業化服務,降低後端服務成本。二、與銀行競合,促使效率提升。三、將觸角延伸至無銀行帳戶的民眾,提高金融包容性。但由於服務集中、部分業務委外,進而衍生出作業風險、詐騙或個資保護等問題。
    零售支付從交易到結束清算,存有一定風險。以整個支付服務鏈而言,風險並非發生在結、清算階段,而是在交易前段的詐騙行為與作業過程中的疏失,所以不論是銀行或非銀行提供該項服務,風險均可能存在。因此,唯有督促業者加強自律管理,方能有效予以降低;另監管機關重視程度與法規是否完備,亦直接影響風險的發生,故相關主管機關應主動積極,相互配合,持續加強監管力度,並應要求業者建立評估方法,隨時進行檢測,俾降低風險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成本。
						其他資料
						
							
								
									
								    	| 前往地區: | 馬來西亞; | 
									
								  		| 參訪機關: | 東南亞中央銀行研訓中心(SEACEN) | 
									
								  		| 出國類別: | 其他 | 
									
								  		| 關鍵詞: | 零售支付,非銀行支付機構,快捷支付 | 
									
								  		| 備註: |  | 
								
							
						 
						分類瀏覽
						
							
								
									
								    	| 主題分類: | 金融保險 | 
									
								  		| 施政分類: | 支付與清算系統之監管 |